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

說服力與影響力~i-Talent*學習計畫

演講的目的往往只是為了說服與影響,這兩種能量構成了演講者在台上絕佳的賣相,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經提過,影響說服力有三大要素:
i-Talent學習計畫 

一、理數:當你要說服別人時,首要強調事實與數據。
二、情數:凡事「動之以情」,充沛豐富的感情最能打動人心。
三、信數:以誠懇、無私、坦然的態度去說服別人時,最易成功。
亞里斯多德固然說得很好,我卻想再延伸一下他的看法,使你被我徹底「說服」。我的說服方法也是三大項:
一、比喻法:漢代劉向編篡的《戰國策》,記錄戰國時期一些說客的活動,其中有一則非常有名的寓言故事「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」,你一定聽過吧!
  話說戰國時代,趙國要攻打燕國,蘇起的兒子蘇代受燕王之託,想要說服趙王停戰,於是,他便前往趙國對趙王說:「臣來此途中,看到岸邊有一隻正在曬太陽的蚌,不巧天空正飛過一隻鷸,鷸很快的咬住了蚌的肉,蚌也不甘示弱同時收起了牠的殼,硬是把鷸的尖嘴給緊緊夾住了,鷸有恃無恐的說:「如果今天不下雨的話,你就死定了。」
  「這兩天我若不打開殼,你也死定了。」蚌立刻反唇相稽。
  雙方相持不下,誰也不肯讓誰,這時,岸邊來了個漁翁,哈哈一笑把鷸和蚌一舉成擒。
  趙王聽了蘇代的故事後,立即心領神會,放棄了攻燕的計畫。這就是運用小故事成功說服的案例,其中蘇代使用的就是比喻法;所以,我們進行說服時,不妨夾雜使用比喻的方法去影響對方的想法。
二、情境法:塑造一個情境讓對方感動,亦即「動之以情」。
         記得在某大學演講時,散場後有個女同學來問我,她說她與男朋友已經冷戰兩個月了,雖雙方都很愛對方,卻無法妥協;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她參加了一個在晚上活動的社團,而男朋友卻無法認同,因為他根本排斥社團。
我就教她,「如果妳認為自己參加的社團是有益成長的,那就帶他一起去嘛!最先他也許會強烈排斥,但是,事在人為,妳不妨夥同妳社團裏的朋友為他安排一個聚會,不著痕跡的,讓他也能參與、接納妳的社團;最起碼,只要他認同了,以後就不會再反對妳參加了。」
   這個聰明的女孩於是利用了一次社團每月慶生會的溫馨時刻,邀請了她的男友參加,而那天恰好是他的生日,當大夥兒毫不見外得為他唱生日快樂歌並致贈禮物時,這個大男生好感動,因為他絕對沒想到女友會這麼貼心的為他慶生,而社團裏的朋友又都是那麼熱情親切,像個大家庭一樣。
   後來,他理所當然的也加入了那個社團,使原本一人的行動變成了兩人的活動。
三、分析法:又稱數據法。「經營之神」王永慶在管理台塑時,他的經營哲學是:「數據能代表一切,因為數據會說話。」
   在說服的過程中雖然能「動之以情」,但是最重要的的卻還是在對方無理的狀況下據理力爭,取得勝算;而且有了數據的佐證,很多事情根本不辯已明。
   我曾經輔導過一家經營不善的電腦公司,當時就向老闆建言必須裁員才能脫困,但那位老闆卻堅持不同的看法,認為裁員會減損勞動力,同時也大大影響到全員的向心力,非必要絕不能執行。於是,我整整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,把那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及人力資源評估表做了詳盡的統計,結果發現若是裁員XX人,將可替公司一年節省下將近兩百多萬的開銷;而且第二年的成長率還能達到三十%
   因為手中握有數據,便不需花費太多時間來辯爭。很快的,那位老闆採信了我的方案,並大刀闊斧、力求整頓。如今,他的公司不但業績蒸蒸日上,連股票都上市了。
   但是在說服的過程中,前述這三種方法卻只是通則,當我們站上講台,並不能只靠這些方法就搞定一切,還必須加上些技巧表現,才能前呼後應、左右逢源,完成一場零缺點的演講。
   這些技巧大致分為五大部分:   懂得掌握形象特質: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風格,如何定位、予人深刻的印象是很重要的,譬如林懷民吧!一站上台,我們便會聯想到他是個認真的舞者、是個真正關懷本土舞蹈文化並發揚光大的藝術工作者;如果站在台上的是一個政治人物,我們又會覺得他是一個口若懸河、辯才無礙的人……,總之,塑造自己在台上的形象特質不但重要而且必要。
   善用表情:演說者的表情很容易影響台下觀眾的心情,因此,站在台上就彷彿演一齣戲,喜怒哀樂足以引領台下人的一顰一笑,讓他們隨著你的牽引而感動、信服,能不善用表情嗎?
   我曾經聽過一場大人物的演講,萬萬沒想到這位權重一時的知名人士在談及成長過程、及他與母親刻苦相依的情景時竟涕泗縱橫,數度哽咽;雖然場面有點失控,但台下觀眾卻聽得十分入神,並隨著他落淚而感傷,把整場氣氛帶到最高點。可見說服力與表情的關係有多密切了。
   加強手勢:手勢包含肯定的、數字的、熱切的……,若能在言語中輔以手勢,則必能加深、凝聚觀眾的注意力。
   接近觀眾:現代的演說強調互動,故不能讓台上台下產生你上我下的疏離感,因此,適時的走近觀眾、與觀眾有所接觸也是必要的舉措。
   儀態:古人說: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。,演講人雖非一定得站在台上,但站台的機會終究十之八九,因此,如何站得挺拔,肢體語言是否大方合宜就成了一門學問,輕忽不得。i-Talent*學習計畫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